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 > 正文

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 最大力度化债举措出炉有何背景、影响多大?

  • 投资
  • 2024-11-09
  • 821
  • 更新:2024-11-08 18:43:13

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 最大力度化债举措出炉有何背景、影响多大?

今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专家表示,此次存量安排4万亿+增量6万亿限额,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可以帮助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专家还表示,此次化债可以视作增量政策的启动,也意味着财政将进入扩张周期。本次化债的背景,是前期经济偏弱运行产生的压力。此外,此次化债也是全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包括地方债、房地产金融风险、中小银行风险)的重大举措,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也较大。6万亿的债务限额增加,可较好对冲了最近几年土地出让金明显不足的问题。  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近年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今天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称,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蓝佛安表示。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存量安排4万亿+增量6万亿限额,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并且明确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在实际操作中,大力度置换动作,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利息成本,减少利息支出,降低收支压力,帮助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一是不增加政府债务总体负担,不改变地方偿债责任;二是考虑隐性债务和法定政府债务之间的利差,预计可累计节约利息支出约4000亿元;三是推动解决地方各类“三角债”问题,提振经营主体信心,降低金融机构呆坏账损失;四是支持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扭转存量债务过度占用财政资源的困境,腾出更多资金解决基层“三保”及经济发展堵点问题,优化政府投资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可视作增量政策启动,与房地产关系较大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介绍称,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杨畅还表示,此次化债可以视作增量政策的启动。本次化债的背景,是前期经济偏弱运行产生的压力。此外,在具体操作层面也存在储备。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会上明确提出,“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后续一旦需要政策加力,也存在相应的政策配套。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企业等私人部门的需求通常具有“顺周期”特征,因而在整体需求偏弱的背景下,财政的“逆周期”属性有望发挥更大作用。1998年以来我国主要经历了四轮财政扩张周期,本轮财政扩张背景包括,高债务背景下通胀持续低位运行;低通胀环境下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偏高;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通过近期财政部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结合其他政策信号,我们判断财政将进入扩张周期,地方化债以及中央加杠杆将是未来政策主线”,明明还表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6万亿债务限额的增加,有助于一些存量债务的置换和化解,是全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包括地方债、房地产金融风险、中小银行风险)的重大举措。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严跃进还指出,存量债务的化解,和房地产关系较大。  “最近几年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锐减,自然造成了地方政府偿债资金的萎缩,也导致一些债务问题的放大。此次6万亿的债务限额增加,较好对冲了最近几年土地出让金明显不足的问题。后续一些地方债的发行也会有更大的空间。预计闲置土地化解的专项债政策会加快推出,其有助于后续收储闲置安置房用地、房企未开工用地、房企未销售的现房项目等,这都有助于加快推进以购代建等工作的开展”,严跃进表示。(文章来源:财联社)